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缺氧和肌细胞死亡的常见内科危急重症,具有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的特征,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部疼痛,主要发生于胸部的中央或左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显示,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降低 AMI 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因此寻找可反映患者预后的有效生物学指标对于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血栓项目
TAT 是凝血酶与其代表性抑制因子抗凝血酶以1:1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其升高表明凝血酶产生量多,即处于凝血激活状态。
冠状动脉病变是 AMI的病理基础,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和血小板活化并聚集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管腔变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性损害是 AMI 最主要的病理机制。若救治不及时会引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等 MACE,目前治疗 AMI 的常用手术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有效疏通梗死动脉而恢复心脏血流供应。早期诊断及有效的再灌注治疗能及时减少梗死面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临床预后。